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体育网 > 体坛八卦 >

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禁止俄罗斯4年内参加任何国际赛事

2019-12-11 12:51 来源:网络

  

 

  近日,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禁止俄罗斯4年内参加任何国际赛事的消息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位置,体育新闻的背后有着浓重的政治博弈的气息,这条消息大有从CCTV5走向CCTV1的趋势。

  毫无疑问,有俄罗斯运动员使用了兴奋剂,部分机构也有可能干扰检测结果并捏造数据,可是那些清白的运动员是无辜的,不能参加体育盛会或者不能在获胜后升起自己的国旗,这对他们来说很不公平,我们不愿意看到伊辛巴耶娃无法参加奥运会的悲剧重演。

  

 

  搞清来龙去脉,这剧情堪比大片

  五年前的12月3日,德国ARD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名为《禁药密档:俄罗斯如何制造出它的冠军们》的纪录片,通过俄罗斯女子800米运动员尤尼亚-斯特潘诺娃以及她曾在俄反兴奋剂机构工作的丈夫爆料,将俄罗斯田径界存在“系统性”的使用兴奋剂的行为展现在世人面前,正式拉开了长达数年的俄罗斯兴奋剂风波。根据他们提供的证据,俄罗斯曾反兴奋剂机构帮助著名运动员掩盖兴奋剂检查结果,范围涉及田径、游泳、自行车、举重等多个项目。

  节目播出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WADA立即着手调查,在2015年的报告中也证实俄罗斯田径界存在“有组织的”、“系统性的”使用禁药的问题。但这还不算完,俄国人继续后院起火,俄反兴奋剂机构实验室前主管罗琴科夫逃亡美国再爆猛料,他举报俄罗斯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由奥委会牵头组织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甚至讲述了俄特工利用密道协助替换有问题的尿液等看上去像极了电影情节的细节。

  

 

  (图)罗琴科夫

  有了进一步的“情报”,2016年加拿大法学教授和体育律师麦克拉伦受WADA委托展开独立调查,写出了影响事件走向的著名的《麦克拉伦报告》,将兴奋剂问题进一步扩大化,问题的矛头指向了俄罗斯运动员在政府的帮助下集体服用兴奋剂,其中俄联邦安全局、俄体育部、俄反兴奋剂机构以及俄国家队体育训练中心等机构也集体舞弊。

  随后虽然俄罗斯代表团还是参加了里约奥运会,但是WADA的针对性调查还在不断深入,这三年间俄罗斯的运动员们几乎都会遭遇非常严格的检查,田径等“重灾区”的运动员是在禁赛和准备禁赛中度过了自己几年的职业生涯。

  在最近的风波之前,尽管俄罗斯国内对WADA的调查仍然不愿承认,但俄罗斯体育界在西方体育界已是声名狼藉了。

  不为俄罗斯“洗地”,但应质疑WADA的“双标”

  面对调查俄罗斯也一直在试图解释,但是除了让罗琴科夫的“反水”更加具有戏剧化之外,似乎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从目前证据特别是真实的药检结果来看,部分俄罗斯运动员的确有极大的概率服用了违禁药品,我们没有必要为俄罗斯“洗地”。

  这次因为兴奋剂而引起的禁赛风波,大家的关注点或者说疑惑点并不在俄罗斯是否组织运动员“集体嗑药”上,而是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在处理服用违禁药物问题上是否“双重标准”过于明显。说的再直白一点,为什么查西方国家运动员的力度和范围不够的大?西方国家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就不是“国家行为”?

  

 

  在相关新闻中,我看到过我懂网友的一句热评:“那美国呢,游泳队人均哮喘,人类游泳第一国都是病弱?就真就奉旨吃药呗。”(原谅我给你加了个句号)

  这位朋友确实说很有根据,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可能是因为不满祖国遭受不公正待遇,俄罗斯黑客组织“奇幻熊(Fancy Bear)”多次入侵WADA的运动员数据库,将运动员的医疗信息公之于众,并将许多国际知名运动员(以英美运动员为主),如美国的网球名将威廉姆斯姐妹、美国体操名将西蒙-拜尔斯等。最猛的一次,他们曝光了使用禁药的纪录,而英国代表团多达五分之一的运动员都是有服用记录的。

  那为什么WADA不管,就这么明目张胆欺负俄国人?

  其实,他们只是“套路”了俄国人,由于有治疗用药豁免许可,这些运动员是合法合规地使用禁药,所谓“治疗用药豁免许可”,是指各体育运动协会及各国反兴奋剂机构可以根据经过审核的运动员医疗需要,出具同意运动员使用某种特定药物的许可。比如得了糖尿病的运动员为了生命安全,就可以使用禁药胰岛素;在比如治疗哮喘的药物、受伤后打封闭的药物这些都是禁药,运动员如果为了治病、手术的目的是可以用的。

  但是大面积的运动员都身患疾病,并且还都恰好需要使用禁药的疾病,这很难让人不从阴谋论的角度想问题,着这个问题上《麦克拉伦报告》的作者的表态颇为公正,他也曾指出豁免权所允许的药物有可能遭到滥用。

  所以这样的制度上的漏洞,WADA并没有拿出特别有效的弥补办法,如此处理问题很有“双标”嫌疑。你细品,只要使用了禁药,不论真病假病,客观上都有利于运动员提升成绩,自行车、田径、铁人三项、游泳和滑雪为申请医疗豁免最多的五个项目,而这些项目正是比赛中兴奋剂的重灾区,并且赛场体上这些“带病上阵”的运动员还能获得不俗的成绩,这最后比的是什么?

  有这样的一句俏皮话:“查的出是兴奋剂,查不出是高科技”。在很多使用违禁药品的案件中,由于药品科技水平太高并不能及时查出问题,环法车王阿姆斯特朗、悉尼奥运会上大杀四方的女飞人琼斯等这些人的兴奋剂问题都没能被及时发现,2003年美国巴尔科实验室向大批顶尖运动员提供禁药的消息,更令美国体育界声名扫地。

  

 

  (图)女飞人马里昂-琼斯

  更有意思的是兴奋剂的界定标准也更符合西方标准,比如说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俄罗斯禁赛事件的焦点药物:米屈肼,这是一种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脏的药物,并直接不能增强身体机能,也不能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反应,从苏联时期算起已经使用了四十多年,并没有被列入违禁药品行列,米屈肼在苏联体育界使用非常普遍,其中以俄罗斯为甚,因此WADA当年突然将米屈肼列为禁药,显然是有针对性的行为。

  在服用违禁药品利用规则上,西方国家的运动员更加驾轻就熟,在兴奋剂技术上和界定标准上,西方国家也明显更有主动权,如果WADA不能及时修复这些漏洞,将来的反兴奋剂工作还会非常困难,“双标”情况下如何服人?

  政治不影响体育,这是个美好的理想

  我们站在西方国家的角度看问题,其实也能理解国际组织严查俄罗斯和中国的思考角度。苏联、东德甚至中国在西方看来,都是有使用兴奋剂的“前科”。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冷战时期的苏联、东德都非常渴望证明自己的优越性,体现出本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在前些年我国对待的奥运会的态度也大体如此),任何一场体育比赛的胜利、一枚金牌的获得,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含义。

  包括苏联、东德在内的一些国家更是举全国之力发展竞技体育,希望在赛场上击败另一阵营的对手,证明己方的优越性。极端的为成绩论英雄,以金牌论成败的思想下,在各种利益的交织之下,虽然有部分运动员教练员使用兴奋剂的情况,但是想东德那样“举国嗑药”疯狂举动毕竟是少数。

  虽然有使用禁药的“前科”,但西方对俄罗斯的态度还是存在偏见的,媒体总往“举国嗑药”的节奏上带明显是带着“人设”看问题,明显戴着有色眼镜。举个中国的例子,九十年中国游泳队兴奋剂事件让让西方媒体抓到把柄开始攻击中国游泳,经过治理中国游泳的环境大幅度好转,但有些西方人的固有心态是改变不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叶诗文频频遭到西方记者关于兴奋剂的提问,孙杨也遭遇过霍顿质疑事件。

  

 

  去年世界杯上俄罗斯队恐怖的体能西方媒体也表示了质疑,认为他们有服用兴奋剂之嫌。可是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兴奋剂可以提高体能和对抗,但是它提高不了技战术水平,淘汰西班牙的那场球,俄罗斯死占据防守空间并伺机反击的策略非常对路。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就说过,大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取决于两件事——核武器的数量和奥运金牌的数量。这句话从头到尾散发着“冷战”的气味,但道理确并不过时,体育和政治分开只是一个美好的向往,西方对俄罗斯(苏联)、东德甚至中国的猜忌甚至敌视都有着政治原因。

  在20世纪漫长的冷战中,美苏对抗在体育上也有所展现,难以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更使得在体育赛场这个正面交锋的地方不能输给对方。从多次奥运会的成绩上看,苏联确实处于上风,跟多的夺得了金牌榜首。

  苏东剧变后,俄罗斯的体育领域进行了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国家包办一切的旧制度被推翻,而市场化的新制度却未能有效运行,体育职业化转型并不顺利。我很小的时候就记住了一个俄国人的名字——萨乌丁,当年“跳水沙皇”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了俄罗斯跳水,参加了五届奥运会陪伴了中国的四代跳水人,是中国跳水梦之队的“一生之敌”,在北京奥运会上看见他时我感觉特别震惊。萨乌丁如此成就除了证明他能力超群外,还反映了当时俄罗斯体育人才的匮乏。

  

 

  (图)萨乌丁 (右一)

  的确,在没有充足的财政资金保障下,体操、举重、跳水这些没有什么群众基础、依赖国家支持的俄国传统项目优势逐渐丧失,出现了长期的青黄不接,萨乌丁的故事也不是个例。新世纪后,俄罗斯凭借强大的自然资源禀赋和苏联留下的底子逐步恢复过来,作为凝聚国民,激发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一环,体育再次被提上重要位置。

  但不容忽视的是,就在俄罗斯体育奇迹般复苏的同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的建设,又再度成为克里姆林宫的工作重心。其中,竞技体育的复兴,更被普京政权认定是抵御西方分化思潮、实现俄罗斯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在增加预算大量资金被用于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运动员和教练员待遇的同时,俄罗斯也积极申办各大体育赛事,力图重塑“体育大国”的光辉形象,西方“针对”俄罗斯的压制也又多了起来,索契冬奥会、俄罗斯世界杯无不是如此。

  既然体育不能完全脱离政治,普京作为一个体育迷,应该不会让这段因反兴奋剂而起的故事这样结束。

  

 

  从体育到政治再到历史文化,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傲慢与偏见”

  这次俄罗斯禁赛风波,充分体现出了双方深埋历史和文化中的“傲慢与偏见”。

  我们把视角拉长,俄国长期不是欧洲主流,甚至西欧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它是欧洲国家。这是因为广阔的东欧草原是游牧民族驰骋的牧场,在古代也属于罗马帝国的化外之地,同时斯拉夫人和西欧各主要民族文明不尽相同。后来俄罗斯机缘巧合接受了东正教的洗礼,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拜占庭的衣钵。这和西欧的宗教信仰又有些不同,俄罗斯也觉得自己是罗马正统的继承人,是要承受极大苦难然后拯救世界的弥撒亚(救世主)帝国,这就更增加了互相看不爽的因素。

  欧洲进入近代以后,西欧的海洋文明气质逐渐显现出来,而俄国一直是大陆帝国的代表。但是彼得大帝之后俄国也想在海洋获得利益,他们积极谋取出海口,尤其是对俄国进入地中海企图,这一战略如果得以实施,那必将影响到了大英帝国的根本利益。

  

 

  即便是到了近现代,沙俄或者苏联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强大的实力,足够给西方造成冲击。特别是苏联以解放全人类的宏伟愿望和“弥赛亚”帝国拯救世界的初衷完美结合,苏联立国之初的困难大家都很清楚,接受了“战时共产主义”这种自我牺牲的政策才扛过了这个时期,二战时他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取得了惨胜,他们自己心里也萌发按照自己意愿构建世界秩序的愿望。冷战时候苏联几百件核武器对着西方,在它的鼎盛时期,西方的思想一丝都不可能吹过“铁幕”。如此的俄国巨熊西方不有所忌惮是不可能的。

  目前的全球又处于逆全球化思潮流行的时候,部分国家保守政党上台,又民粹主义抬头,2018年时出现“警惕普京利用世界杯,行希特勒在柏林奥运会之事”的声音,现在警惕俄罗斯用“举国嗑药”的形式重塑体育大国形象、寻找大国自信的心理也合乎情理。

  

 

  俄罗斯是体育大国也是强国,有着众多“干净清白”、刻苦训练的优秀运动员,禁赛令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奥运会和世界杯都不能没有“米莎熊”。反兴奋剂工作任重道远,WADA应该更加透明化、坚持统一判断标准,真正维护国际体育运动的公平、公正与纯洁。

责任编辑: admin